孩子国学启蒙

时间:2023-12-13 11:21:49
孩子国学启蒙

孩子国学启蒙

孩子国学启蒙,国学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不断传承下来的学问,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为人处事等各种学问。所以对于启蒙教育具有意义非凡的重要性。下面来看看孩子国学启蒙的相关内容。

  孩子国学启蒙1

国学启蒙方法

1、过程比内容重要

许多家长刚开始让孩子学经典,最为关心的是学什么。他们会到处咨询:应该从《弟子规》开始学,还是从《论语》开始学;学了蒙学之后,应该学“四书”还是“五经”;等等。实际上,学什么不是第一位的,是否能一直学才是第一位的。换言之,学习的持续性比学习内容的选择更重要。先从《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经典开始当然是可以的,从《论语》《老子》等哲理经典开始也无可非议,甚至从《周易》《诗经》等文化原典开始也行。关键是,一定要让孩子持续学,让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始终有国学经典。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家庭中建立一个学习国学的习惯。

2、少量而不是贪多

要培养孩子学国学的习惯,一定要注意学习安排的适切度。换句话说,要适合孩子,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在这一点上,诀窍是每次少量即可,切忌贪多。那么,少量如何来衡量呢?从时间上看,每天大体限制在30分钟以内,20分钟、15分钟皆可,即使5分钟、2分钟也是可以的。从文字量看,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孩子自然不一样,大原则是3句话以上皆可,以孩子轻松学完为限。总之,经典学习关键在于时时有,而不在于一次能够吸收多大的量。否则的话,孩子很容易就排斥学国学而适得其反。

3、习惯比兴趣重要

一涉及孩子的学习,许多年轻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愿去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关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些家长的认识往往过于表面。他们看到了乐趣对学习的引入,但是没有看到学习的持续发生并不是兴趣所能维持的,更重要的是适切度、成就感。从日常来说,几乎没有孩子(哪怕是好学生)喜欢学习,但是他们每天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认清这一点,对于学国学很重要,因为客观来说国学与经典本身难以长期激发孩子的兴趣。因而,比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习惯。让孩子树立每天(周)学点国学的习惯,就像要上学,要做做运动,要弹弹琴那样,让国学进入孩子的生活与人生。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非常适合学国学。

4、坚持而不是突击

要确立孩子学国学的习惯,除了贯彻每次少量的原则外,还要做到长期坚持。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量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坚持,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一个行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习惯,就是因为持久的坚持。坚持对于孩子学国学来说,尤其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三个要素:一是制定适切的学习计划,二是负责的监督机制,三是一定的考核办法。其中,监督机制尤其必要,如果没有监督,不光孩子,就是家长也会坚持不住。因而,监督角色最好是在家长、孩子之外的人。

5、浸润而不是灌输

学经典,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这是每个让孩子学经典的家长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以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程度来比照国学学习。这显然是削足适履的行为。学经典与学语文不一样:语文的内容根据孩子年龄来建构的,因而孩子有能力学懂、学透;经典则是一个个高度凝练的文化整体,并非简单而轻巧的学科知识。因此,学经典不必一时学懂、学透(也做不到),而应立足于熏染和浸润。这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方式。所以,孩子学经典学到什么样的程度都是可以的,如熏听、随读、熟读、理解等,孩子有多少能力、多大的积极性,家长就让其学到相应的程度。只要经过长期的点点滴滴的浸润,学习效果自然会展现出来。

6、积淀而不是速成

对于学国学的程度,除了要把握浸润的方法之外,还要把握积淀的目标。我们说,孩子学经典要点滴浸润,长期熏染。但是,浸润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结果。所谓“润”,就像水之于万物那样,必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提升孩子的文化积淀。因而,在浸润和熏染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是否去学了,是否产生了必要的接触,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要关注这些影响是否持续发酵。在这一点上,家长要有细心、耐心和恒心:细心是观察孩子的点滴积累,耐心是地等待孩子积少成多,恒心是坚信孩子积淀必然实现。

7、悟读而不是硬讲

孩子学经典时,有什么简易的方法可行?当然有,就是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浸润,是积淀,所以当孩子面对那些古奥难懂的文言文时,读就是最简易的方法。通过口诵吟咏,孩子首先从语感上亲近了经典文本,也拉近了经典与生活的距离;其次,累积了大量的语料,为了适当的理解和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说多读与理解的关系。因而,学经典应当先读再悟,或边读边悟,而不是以讲解为重点。不少家长认为如果只是读读,没有好好讲讲,就似乎没学一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没有好好读,没有积淀和感悟,光有硬讲,是不会在孩子脑中留根的`。

8、共学而不是独学

孩子学国学的特点是浸润性、点滴式、长期性、积淀性。这样的学习对于自觉性不高、理性薄弱的孩子来说,显然一个人单打独斗的自学是不现实的,而更适合在亲子、家庭的共学氛围中进行。本来,国学经典作为学习内容其实更适合家长学习。同时,这种学习每次是少量的,程度是自选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家长与孩子很容易一起操作。因而,亲子共学,塑造学国学的氛围,养成学国学的习惯,这将是保障孩子完成学国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否则,家长只是把孩子晾在一旁,不断要求其自学,而自己则娱乐休闲,在此情况下,孩子学习的长期性是难以保证的。

  孩子国学启蒙2

在孩子的国学启蒙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科学适龄

国学启蒙讲究“适龄适宜”。诵读经典可以在3周岁时开展,形式以亲子诵读为主,启蒙教育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在引领孩子诵读经典的同时,通过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为孩子做浅显讲解,并适当教孩子识字。

此外,读经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建议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的顺序安排孩子进行诵读。琴棋书画学习方面,以4~5岁开始为宜。这个时间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开始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并且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手指与身体的协调性逐步增强,能较快掌握握笔、书写、绘画、抚琴、对弈的要求。

言传身教

时下,有不少父母自己没有机会好好学习国学经典,也没有良好的艺术熏陶,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不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孩子进行国学启蒙,启蒙教育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也应该重拾传统文化,和孩子一起诵读、一起赏析,将经典中的规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样才能身体力行教育子女。

比如,《弟子规》中有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教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脱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乱扔乱放。如果平常爸爸妈妈也能够这样以身作则,在教孩子的时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边玩边学

传统艺术的学习,最重要是让孩子喜欢,对之情有独钟。结合孩子的天性,国学教育可以适当“游戏化”,即让孩子边玩边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

在这里,启蒙教育专家给出了具体建议:时下,有很多童谣、儿歌版的《三字经》,可以让孩子学唱,加上舞蹈动作,孩子一定会充满兴趣;民俗绘本阅读、角色扮演、亲子手工、书画民乐赏析,则能加深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爸爸妈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情节,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去理解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创设环境

给孩子创设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也很重要。可以不时给孩子讲讲传统文化故事,读读《三字经》、《弟子规》,让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点点渗入;或是在孩子的房间里挂一些励志的楹联,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这些健康积极、引人向上的名言时刻激励孩子的意志。

此外,也可以去古画市场上选购一些国画作品的欣赏合集,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和孩子一起欣赏古人对线条、人物神态的描绘和把握。

启蒙教育专家建议,平时还可以随身携带《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读,或是在车里播放相关音频,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熏陶,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在孩子性格养成的阶段,将一些提升情商和品格,巧妙展现人文精神的故事给孩子读,会让他一生的修养和性格因此而产生改变,这也是选择书籍内容时,要慎之又慎的原因。

现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与古人不同,家里的孩子比较少,又以小家庭养育为主,对于孝悌尊长的教导缺乏现实环境,然而这部分却是传统文化的根。

同时,中华传统美德不是概念或口号上,而是一种实践,一种通过生活中的行为活出来的精神,因此美德教育要少说教多实践,给孩子们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在故事中、在行为正向引导中,明白这些品质具体是什么。

  孩子国学启蒙3

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曾经绽开过无数株绚丽多姿的奇葩,其中,尤以唐诗、成语、三字经、弟子规等最为夺目。它们曾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艺术成就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国学经典著作其中的很多语句依然在被广泛地运用,我们在文字创作领域、日常使用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吉光片羽。但那些带有厚重文化色彩的典籍难免让人望而生畏,所以要把那些经典的碎片回归到其文化体系中。

基于此,北京小夫子国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及国学专家开发了小学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这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近感为切入点,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幼儿从出生到六七岁就不断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在这一阶段,幼儿会形成社会生活习惯,如认识社会环境,幼儿先从认识家开始,再认识幼儿园,然后认识所在城市、地区,最后是国家。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到许多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如:《三字经》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民间传说,所以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千字文》音韵谐美,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地理、自然、修身、处世、农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名贤集》是一种通俗读物,此文大部分取材于民间,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民众的人生经验和心理愿望,其中也含有不少关于修身、治家、人际等方面的观念与规范等等。这些国学启蒙读物都讲到天文地理、名物常识、风俗人情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则是处于懵懂状态的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和有效方式。因此,通过国学启蒙教育,能使幼儿形成对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

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国学启蒙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引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将国学教育引入幼儿教育中,不仅能使幼儿的知识得以丰富,还能使幼儿其他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对幼儿将来的生活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孩子国学启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