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社会学角度看手术时机选择
1、心理学角度:以往调查结果显示,人对自体形象认知始于4—6岁。患有先天性畸形的儿童从4~6岁开始意识到自己形体的缺陷,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如果父母或幼儿园小朋友,特别注意其畸形,并时常溢于言表的话,会给孩子造成自卑感,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智力的发展也在提前,据我们临床观察,2岁的孩子已经有美丑的意识。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畸形,为了把畸形造成的心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应该把传统手术时间适当提前。
2、经济文化角度
经济水平决定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近代文明的发展西方较东方起步早,且更先进,人们的意识也随之开化,残疾人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多能得到尊重和并为其社会所接纳,患者的自身认知也较为客观,所以各种畸形整形修复的时间相对较晚;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国民素质教育起点低,加之人口众多,升学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残疾人本能就有一种自卑感,同时在其接触的各种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小时候经常会有很多绰号外号是针对残疾孩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适当提前畸形的矫治,不可完全借鉴国外的同种手术时间。
二、从生物学角度看手术时机选择
1、功能重建方面,通常重建功能主要靠练习获得,小儿具有成人不可比拟的获得运动功能和代偿功能的能力,例如小儿先天性或在婴幼儿时期因外伤原因而失去手指时,其残指几乎可获得失去手指的代偿功能;而对成人来讲,残指则很难代偿已失去手指的功能。因此只要具备手术的条件,就应该尽早进行功能再造手术,以充分利用小儿优异的功能获得能力。如能早期手术,即使是对于那些不能完全到达解剖学重建的病例,也可望获得代偿功能。
2、容易形成高度的瘢痕挛缩小儿机体对抗外伤后组织收缩的能力差,厚而疏松的脂肪组织易于移动,因而容易形成瘢痕挛缩,且肌肉力量薄弱,关节构成也不如成人坚固,这样,由于外伤挛缩组织的强力牵拉,关节不仅可以沿着生理可动的方向被动固定,而且向相反方向即向背伸方向变形的病例也非罕见。如果长期被固定在背伸位置,则该关节和相关肌腱等会受到损害,因此应尽早手术治疗。
3、不易形成关节僵直成人关节固定超过一个月就可能发生挛缩、僵直、运动受限等,小儿则不易产生关节僵直和挛缩,很多患儿其关节数年处于固定状态,在解除这种固定后,关节功能仍能得到良好的重建。因此,由烧伤或外伤引起的继发挛缩的患儿,如未出现关节逆生理方向的固定变形,可不急于手术,大多待瘢痕成熟软化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4、组织再生能力强小儿组织再生能力很强,且年龄越小越显著。例如溃疡面的表面及外伤愈合快,神经吻合、皮肤移植后感觉恢复快。
5、皮肤的伸展性好小儿皮肤伸展性强,尤其6个月的婴儿其皮肤伸展性比1岁的幼儿大得多,此特点有助于溃疡面的缩小、伤口愈合,且术后瘢痕亦不显著。临床可利用这一特性对黑痣、血管瘤及瘢痕进行早期一次或分次切除。
6、矫正效果佳小儿的所有组织器官处于幼稚发育阶段,因而具有易于改变的特性。为此,在适当时机通过手术的直接改造或利用器械的矫正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