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3-12-13 11:35:29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喜欢游玩的人一定去过不少地方,欣赏过很多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会被人们用文章记录下来,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小编分享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1

初夏,作协会员相约五龙山。自南官庄出发,客车沿盘曲山路蜿蜒前行,两侧梯田、民房依山取势而建,错落有致,互不遮掩。红的屋顶、绿白相间的梯田、赭色的土石与蓝天相互映衬,构成巨幅彩色画卷,向前延展,如聚如怒、变幻莫测。层层树木、叠叠梯田、道道山峦向后方疾驰,斑驳光影携掣起的山风涌向车窗,催人振奋,不知不觉,客车抵达五龙山。

近观山门,简约而不失阳刚之气。山门为三间四柱结构,规正、严谨、高大。红橙琉璃瓦檐顶,檐屋主体为二重结构,左右毗邻屋舍结构一致,形成向左右延伸的“三重”结构,宛若伏龙翻身,蓄一飞冲天之势。廊檐上挑,边角线上布排麒麟瑞兽;彩绘以蓝绿为主、简洁明快。主体橙色与蓝天对比强烈,中间横梁楷书“五龙山”三个鎏金大字,更显庄严。

“荆棘钩挂征战袍,唐王世民此山行;疙瘩汤旺民间传,孟姜神女泪有情”。五龙山原名唐王山(又名汤旺山),山系由麒麟峰、南天门山、雄鹰峰、兵营山、唐王山五山组成,其势南高北低,如巨龙昂首腾飞而得名“五龙山”。进入山门,影壁上是沥粉“五龙山”壁画,五金龙腾云驾雾,盘旋山顶。

沿硬化路向北走,是一缓坡,北向登山,可至麒麟峰。陡峭盘曲处,“奇山妙水”石坊隐隐可见。草丛葳蕤、黄菊旋花,夏风徐徐、绿树森森。北上山高路远,我与其他同伴沿岔口南下。

向南为平坦山谷,西对山门。谷底有几处人工池塘,有泉水渗入,常年不涸,水黛蓄膏渟,波平如镜,绿树阴浓、倒映池中,浑如绿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五“龙”山之水有“龙”,妙水也!环湖东南而行,两边山石裸露,灌木拥翠,根如虬龙,盘石缝间。树下杂草夹道,陡峭难行。极目北望,绿树簇拥下,一岩壁红漆“佛”字。佛,觉者。季羡林说:知道,就是“大觉”,就是“佛”。“道”即宇宙万物运行之规律。参禅悟道、修身养性,五龙山俱佳。佛缘于此,遂拍照纪行。

沿山路南行,苍岩突兀,陡峭难登,藤萝松柏散点其间。拾阶路险,身须前倾。行于人迹罕至处,方能尽探险之兴、尽享探险之妙、得人之未得。虽险,却是一步一景,别有天地!

北望麒麟峰,磐石犹如栖凤卧于松下。松树枝干粗壮遒劲,盘扭苍空。尽释“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庄子秋水》云:“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雏即凤凰。相传“梧桐乃古之嘉木,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梧实不食”。诚如是,凤栖松旁,何也?“凤卧古松”更增五龙山之神秘。而“栖凤”石形,景点中尚无记载,五龙山“石”之奇可见一斑。

五龙山主峰“南天门”山势挺拔,怪石林立,兼幽洞、清泉和奇松,为五龙山“四绝”,亿万年之造化成就了鹰嘴石、燕子石、罗汉石、南海一柱、神龟望月、天公试刀石、仙人指路、老人谷、恐龙石、大象石诸多景观,令人浮想联翩,由衷慨叹大自然之神力。

树林阴翳处,巨石形如鼋鼉,伏于山巅。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鼋鼉,幽姿可时睹。”周穆王出师东征至九江,曾捕鼋等巨型爬行动物填河架桥,留下了“鼋鼍为梁”的成语故事。彼观为“神龟望月”,我看是“神龟问天”,可是《西游记》所记通天河之神龟问天、邀功求封?

山腰小憩,注目西南,屋宇楼阁皆依山取势而建,重檐叠瓦、雕梁画栋,巍峨庄严。环视四周,亭廊屋宇,错落有致,一步一景,深藏奇秀。造化钟神秀,身成画中人。

远眺鹰嘴峰,崖高数十丈,鹰嘴凸兀,俯视寰宇,凝聚千钧力,有凌空起飞之势。崖上铁索生寒,登上鹰嘴峰,壮酬凌云志。下次有幸,必会亲自体验。远望“攀福岩”,巉岩兀立,色呈黄褐,凹凸不平,四周绿树掩映,岩下幽洞神秘。桃花洞、仙人洞、麒麟洞、百鸽洞、猿人洞待君探寻。

复南行,过丛林,择陡坡攀爬,土石悚峭,踬足欲倾。至峰火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台上风烈,虽值夏日,令人生寒,不可久居。遥想当年:将士守齐长城之艰;唐王驻守此山,金戈铁马、旌旗招展,豪气干云之象,何其豪迈!西南而望,太平山巨大风车随风转动,风力发电,造福一方。举目北望,北行一队已登上麒麟峰,正是:唐王山上憩凤龙,作协笔会书民生;山披绿玉翻作浪,红旗烈烈笑谷风。

少倾下山,沿峰火台向北,垒石散落岭上,齐长城遗址历历可见。不得路,沿原路折返,顺峰火台向西寻原路而下。俯视崖壁,荆针丛生,侧足穿行,上山易下山难。

走出山门,门右侧一牌上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即把人视为大自然一员,即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风流人物看今朝,五龙山今日之盛,得益于敬重规律、遵循自然之道,合理开发之功。道法自然,方能建功立业。

此行,虽为三游五龙山,但时间有限、奇山妙水,得其一二而述之,以此纪游。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2

五龙山记的抒情散文

崇信华亭两县交界处,有水库波光浩淼,映照白云青山。水库一边,依盘曲公路作堤;河对岸,靠巍峨苍山为坝。大山逶迤连绵,苍莽厚重。山坡和缓处,地形开阔坦荡;山势险峭处,青石突兀嶙峋。

这处磅礴高峻山脉,唤作五龙山。和周边低矮黄土馒头山,形成鲜明比照。五龙山上,在春季,野花发而幽香,百般红紫斗芳菲;夏季里,佳木秀而繁阴,青藤翠蔓拂行衣;秋季里,漫山红遍天高远,无边落木萧萧下;冬季里,寒天草木黄落尽,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年正月里,我总觉得自己堕落了。每日里,总是四处吃酒寻热闹,搞的身体发虚,走两步都两股战战、而热汗发背沾衣。没有搅扰时,总想去野外走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出点力流点汗,权当锻炼和平静心绪。表面上,我是个老不正经的人,但骨子里,我不善交际,木讷好静喜欢独处,最爱一个人在野外乱走,两眼茫然身形萧瑟,像个神经病。这几天,雨水节气后,竟落了一场厚雪,天展朗润,地呈清新。吃过早饭后,我决定一人驾车,去铜城水库登攀五龙山。

车子停在公路下的水库堤坝上,东面的五龙山支脉,横亘在眼前。和溽热夏季相比,五龙山仿佛瘦了不少。阳光照耀下,白雪刺人眼目,苍黑的灌木枝丫愈发黑亮,映衬鲜明。戴上墨镜后,仰视覆盖着白雪的山脉,光线柔淡缓和了很多、色彩素雅明净了很多,只有黑白两色渲染勾勒的、简单而粗犷的山势起伏走向之线条及轮廓,给人感觉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沿着台阶上行,向阳处的春雪正在慢慢消融,几级石阶靠中间的白雪,像一坨酥软的棉花,边缘豁豁牙牙,露出青黑的台阶,给人一种湿冷而明净的感觉。向阳处的低矮树丛下,融化的雪水润湿土皮,呈现出一种铁锈般的湿红,让人觉得酥软又温暖。

春雪覆盖的山坳间,不见牛羊和人的蹄脚印,不闻鸟兽声,偶尔看见清风拂过高大灌木时,白雪纷扬飘洒,倏忽间迎着阳光,幻化出五色光带,迷离人的视线。白雪覆盖中的五龙山,明净素雅而简单辽阔,像混沌初开时的`世界。

拾阶而上,后背发热,脑门已有薄汗渗出。微风时有时无,空气清冽纯净,我张大口鼻,收腹扩胸,大肆吐纳,觉得内心浊气,已经排涤一空。进而,夹杂着干枯蒿草苦涩气味的干冷清爽空气,开始充盈胸腔。脑子里,也杂念俱无,雪白明静,体验出一种物我两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但仓促间,意念来去无踪,欲辨却已忘言。

山沟间背阴处,一座不辨当初色彩的小木拱桥上,雪能淹没脚踝,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时,咯吱咯吱的声音,轻灵纯粹,但却让人不由的忽然心生寂寞和恐惧,总觉得后面有东西,在尾随着自己,不紧不慢。但惊起回头,放眼四顾,空山寂寂,白雪皑皑。头顶暖阳把自己的'影子,拉长变短,铺射到层叠向上的台阶上、和夹道顶着缕缕雪痕的灌木枝条间。

这是一处山腰上的开阔地,被硬化的小道一分为二。后面紧靠苍莽山峰,前面跌宕延伸,直到十来米处形成错落平台。夏季登山时,那几树黄刺玫花,开得正妖艳,蜂蝶翻飞闹嚷。以往登山时,常在这个向阳而平坦的开阔地坐着吸烟休息,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竟然一直是:我如果很有钱,就在这里修几间木屋,辟一块菜园,远离尘世喧嚣。忙时种菜浇园,闲暇之余,就躺在树荫灌木下,或看书或发呆。困乏了,就闻着青草香倒头酣睡;或者手倦抛书,四处走走,看屋后山青草茂,看山下水库绿波荡漾……

在下一道缓坡,然后攀登一段陡峭而漫长的台阶,就能来到五龙山的最顶峰。由于几年前修筑上山小道,眼前山巅往下的磨针洞,被劈去了前半个石壁,只剩下一个浅浅小小的石窝。

山脊往下突出的平台上,相传是为五条神龙采药救治的药王洞,但现已无处可觅。前方山嘴平地上,只能看见被山民用巨大条石垒建出一方正平台,其中有一块青石被磨砺光滑,表面镌刻着“大明万历年”的字样。平台前后,纵向排列着几棵野树,树身瘦硬,七扭八歪枝桠虬张,好像一直不知是树皮脱落还是根本不生树皮,总露着光滑坚硬的褐色骨骼。秋天,那些树木手掌大的黄叶,在地下零落一层。枝头结的果子,大似橄榄,肉皮紫褐,遍布白色绒毛。我不知道这种树的名字,更不知道这种果子的属性,几次想尝吃,但怕中毒不治,最终作罢。

终于登上山顶,风变得坚硬,脸颊的汗珠,一下子被吹干。我裹紧衣领,走到树木簇拥下的一个凹地平台里。据说很早之前,这里有一座庙宇。但现如今,建筑全无,只留一堆残砖和条石。石碑仆倒于地,半截深埋黄土,碑面已不辩字迹。一块薄石板,被人用条石支起为几,两边摆放青石条为凳,供游人小憩。两块竖立而起的大石条上,搁放着两块粗笨的青黑石雕,我猜可能是当时庙宇屋脊上的装饰吧,线条粗犷又流畅,形象拙朴而灵动。

山顶的那块巨石,被白雪覆盖,消融的雪水顺着纹路和褶皱,缓缓流淌出黝黑的痕迹。这块巨石,是五龙山山顶的最高处,形似鹰嘴,凌空突出于峭壁之外。可以攀援草木,小心翼翼的顺着石缝罅隙,攀爬而上。站立于鹰嘴巨石之上,完全能体会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情和心境,更能俯瞰五龙山各个支脉的蜿蜒走向和磅礴气势。五条支脉,首聚尾散,纵横开阖。山岭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大体上,真像五条苍龙,爪舞牙张、金甲耀日,仿佛就要泼喇喇跃出水面,矫矫然直击长空……

传说,在李唐王朝开疆辟土之时,老道军事徐茂公,作法请来五条苍龙,帮助一代英主秦王李世民作战。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后,尸堆如山血流漂杵,终于边关初定江山太平。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五条功勋盖世的苍龙,也身受重创。五条巨龙,首聚尾散,横亘而卧,徐茂公请来药王诊治,药王在此地采药针灸,医治好了五条巨龙。五条苍龙养好伤后,腾云驾雾归去。巨龙僵卧的地方,化成绵延隆起的山脉,逶迤蜿蜒,昂首翘尾,纵横千里。而药王在山中,采药冶炼、悬壶济世,留下了磨针洞和药王洞的遗迹。至今,铜城庙台村,还留有徐茂公的衣冠冢,享受着世代烟火祭拜。

山顶朔风粗砺,雪水消融的冷气砭人肌骨。我没作太多停留,踽踽下山。

五龙山东面支脉,拔地而起,台阶对面的石壁,笔直峭立,不生树木不着落雪,被风和阳光漂洗得发白发亮。走完陡峭的下山台阶后,腿肚子索索发抖,终于来到了两山间水泥硬化的车道上。这山道,平整缓和,积雪正在消融。迎着太阳缓缓行走,脚下雪水,踩下去软绵绵的,但抬步拔脚,竟能感觉到些许吸附的费力。路右,有小溪淙淙流淌,水声清亮悦耳。

五龙山西面山脚下,依着山势,开辟平地,修建了管理所,建筑皆古朴典雅,气势轩敞巍峨。有精致石桥,横贯水库,沟通对面傍山公路。顺着公路,我步行到东面水库堤坝处,准备开车回家,抬腕看表,全程自东至西爬山历程,耗时两小时四十五分钟。

及至归家,体倦身乏,但兴致不减,路途所见,历历在目。遂披衣起坐,匆促记之。

《五龙山记的随笔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